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休闲娱乐

47年刘邓接到3A绝密电报,看后大惊,毛主席:阅后焚毁,必须执行

时间:03-30 来源:休闲娱乐 访问次数:98

47年刘邓接到3A绝密电报,看后大惊,毛主席:阅后焚毁,必须执行

文/PAY编辑/石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多万人,在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的亲自指挥下,于鲁西南地区一举击破了蒋介石苦心经营的黄河防线,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便是载入我党光荣史册的鲁西南战役,当时,刘邓二人非常高兴,可突然门外的士兵送了一份3A绝密电报。两人打开以后,脸上的喜悦消失了,显得很吃惊又很严肃,看完电报后立刻烧毁了。随即刘伯承说道:“就按照主席的指示做吧。”那么究竟这份绝密电报上写了什么内容,毛主席的指示为以后的作战计划带来了什么改变呢? 艰险的鲁西南战役鲁西南战役发起之前,毛主席对我军的战略部署是让刘邓大军将黄河以南作为机动地区,方便行军及时,并且将豫皖苏边区、冀鲁豫边区作为根据地,达到有依托地向中原地区发展。这样一来,可以既不用脱离根据地、脱离人民群众,还能够获得根据地持续的补给,有助于应对国民党的进攻。但是,1946年鲁西南战役开始后,蒋介石从多路包围我军,对刘邓大军形成夹击的态势,使得军队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经过我军多方收集的情报表示,蒋介石决心暂缓对山东方向的进攻,而集重兵于鲁西南,想要一举拿下我军的重要火力部队,与刘邓大军展开决战。 蒋介石下令从山东、洛阳、西安等地抽调大批兵力,加上原在鲁西南地区的部队,气势汹汹地向山东省郓城县、巨野县出发。蒋介石想要沿用过去“围剿”红军的所谓“分进合”战术,一举把刘邓大军歼灭在黄河与陇海铁路之间,或将刘邓大军逐回黄河以北。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事,刘伯承和邓小平想出了“逐个击破”的作战战术。他们发现,各路进攻的敌人是分属不同的指挥部,而且每个部队的领军者不相同,加上大多是杂牌军,行动上缓慢磨蹭。真正装备良好、训练有序的国民党军队很少,只要抓准时机,打破他们的攻势并不难。因而,为了诱使敌人露出破绽,刘伯承、邓小平决定抛出一个诱饵,他们命令部队大踏步后撤,呈现出一种连连败退的态势。 果然,国民党的军队看到刘邓大军在一路撤退,便开始骄傲自满、心情大好,以为是自己部队的“骁勇善战”震慑了他们。于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功劳,国民党3师师长赵锡田决定冒进到小杨湖村一带,他想趁机追赶刘邓大军,以此在功勋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但是,国民党本身内部意见就四分五裂,很多的军队首领之间彼此有矛盾,互不服气,更没有团结一致的精神。因此,很多人害怕赵锡田抢功劳,特地下令自己的士兵不许协助赵锡田追击,让他独自追赶刘邓大军。刘伯承和邓小平认为“鱼儿已上钩”,歼灭敌人的机会到了,便组织了3倍的兵力,发起了定陶战役。战役过后,我军共歼灭敌整编3师、整编47师等部4个旅共17000余人,俘敌整编3师中将师长赵锡田,其余国民党军见状都惊慌后撤。 战争既胜,刘邓大军稍事休整,就又立刻对国民党的残兵败部进行追击,采取以优势兵力先包围、后分割歼灭的战术,向敌人发起进攻。国民党军整编68师119旅等全部被歼,消灭敌人8500余人,119旅旅长刘广信也做了俘虏。这几场战役打得真是让人痛快极了,不仅让敌人想要歼灭刘邓大军的“完美”计划彻底失败,而且还帮助刘邓大军成功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战场,让军队能够直接进入敌人的主力背部,处于有利地位,掌握了战局的主动权。 接到绝密电报刘伯承和邓小平打了胜仗,掌握了主动权,本来非常高兴,下令让战士们休养生息几日。但蒋介石并没有停止对我军的进攻,他们见鲁西南战役没有胜利,便开始用另一个方案,重点进攻陕甘宁地区。蒋介石知道我军中央指挥部会在陕北地区指挥全国战争,于是下决心采用“擒贼先擒王”的手段,召集50多万的部队进攻延安,试图歼灭我军。毛主席根据当前的形势,仔细分析过后,决定放弃延安,转战陕北继续指挥全国的战争。就这样,等国民党气势汹汹地赶过来准备与我们进行恶战时,发现延安早已成为了一座空城。蒋介石知道后气急败坏,他们刚刚败了鲁西南战役,又没有如愿以偿在延安抓住我党中央领导人。这样的“奇耻大辱”怎能忍受,于是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下令派20万大军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歼灭刘邓大军。这条密报被我军情报局截获,他们立刻上报给毛主席。毛主席整夜未眠,一直在思考如何应对蒋介石这疯狂的举动,当时全国各地的战役都很胶着,根本没有空闲的部队派去支援刘邓大军。但是,如果没有应对的方法,刘邓大军很难逃过这场战役,毛主席拿着地图一遍又一遍地看。最后,毛主席决定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他立刻派人给刘伯承和邓小平发了一份绝密电报。接到电报后,二人以为是主席对这几次来之不易的胜利的嘉奖贺电,但是打开后一看,确实另外的命令。 刘伯承和邓小平看完电报后久久沉思,士兵刚打完仗,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几天,就又去大别山路途遥远颠簸,况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劳累下去也不行。可是战事不允许他们过多的犹豫不决,经过商讨后刘邓二人决定听从主席的命令,休整几天然后在一周之内动身去大别山。随后两人为了安抚军心、不让密报内容泄露,焚毁了绝密电报。军队在休息了一周后,刘伯承下达了全军挺进大别山的命令。刘邓大军分为三路南下,一路上披星戴月,利用夜幕作掩护,躲开敌人的埋伏,即使道路泥泞、天气十分恶劣,他们依旧快马加鞭向大别山出发。途中还遇到了国民党侦察机的轰炸,但刘邓大军不畏艰难、勇敢出击,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进入了大别山区。说来也很巧,当刘邓大军最后一批人马渡过淮河后,淮河水突然大涨,把刚刚赶到淮河北岸的国民党军张淦部整编八十五师隔阻在淮河对岸,战士们纷纷感慨天助我也。经过了长达二十多天的跋山涉水,刘邓大军成功甩开了国民党大批军队的围追堵截,不远千里进入大别山。邓小平立刻发电报,向毛主席报告行军进程,毛主席对他们的神速称赞有加,又告诫他们要但进入大别山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建设大别山根据地依旧困难重重。 我军发扬一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策,组织当地的百姓为大军提供粮食。当地的老百姓听到是共产党的军队,即使自己过得也很艰苦,还是将家里所剩无几的粮食拿出来给部队应急。正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让刘邓大军感受到了温暖的力量,这也是大军支撑下去的源泉。1947年11月7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成立“九江指挥部”,由国民政府国防部长白崇禧坐镇指挥。为了将刘邓大军彻底消灭在大别山,白崇禧调集了优势的机动兵力,并且扬言刘邓大军这次是插翅难逃了。国民党的大部队行动起来后,刘邓大军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这场战役可以说是生死之战。大别山虽然有着独特的战略位置,能够借助地势险峻阻隔敌人,但是人口稀少,筹集粮食也不容易,我军本来就是弱势一方,因此不能采取硬拼的打法。 邓小平提出“避战”的方针,与敌军周旋。蒋介石疯狂对大别山进行“清剿”,并且阻断粮食供给,想用这些手段破坏解放军在大别山的生存基础。这的确给刘邓大军造成很大的困难,生活非常的艰苦,整日里被逼得东躲西藏,非战斗减员很大,悲观情绪滋生。毛主席也时刻关注着大别山部队的情况,也很焦急他们现在的处境,中央不断开会商讨解决大别山的困境。后来,毛主席指示三军各自寻找机会,突破敌人的包围,撤离大别山,又派外围援军吸引国民党的注意力,为刘邓大军争取转移的机会。之后,在解放战争后期,刘邓大军发挥极大的作用,缩短了全国解放的时间。 结语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为挺进大别山打下基础,实现了解放战争的伟大战略转折。战役中,刘伯承、邓小平坚决执行党中央、毛泽东的指示,以军事家的智慧和胆略,运筹帷幄,将古代的兵法发展运用到现代战争,表现了非凡的指挥艺术。而毛主席的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决策,更是扭转了战争的局势,为以后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刘邓大军成功渡过了淮河,进入大别山中心地区,几经辗转后,终于找到了鄂豫皖根据地,大家都非常高兴,仿佛回了家,刘邓大军也顺利完成了南进任务。到了大别山区后,部队利用作战经验,成功地摆脱国民党军的追击,刘邓大军经过休息整顿后,转入重新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伟大斗争。 这一系列与敌人的斗争,充分体现了我军坚韧不拔、团结一心的斗争精神,也让我们看到了,无论是哪个时期,我们始终与人民群众连成一片,有人民群众的鼎力相助。也正是有了人民群众源源不断的支持,我们才能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走向美好的明天。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我们以无产阶级硬骨头的英雄气概战胜了敌人,为解放全中国尽了最大的努力。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休闲娱乐